7月2日配资服务平台,
就读于东华理工大学的
研二学生小张静静地躺在采集床上,
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规律的运转声,
158毫升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
即将跨越千里,
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
带去生命的希望。
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,
此刻正以南昌市第78例
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身份,
兑现四年前那个在校园献血车上
许下的生命承诺。
展开剩余61%时间回溯到2021年5月,在一次校园无偿献血活动中,小张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大意义后,毅然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。“当时就觉得,能在数万分之一的配型概率中成为别人的生命希望,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。”2024年2月,这份埋藏三年的善意终于等到了回响,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初配成功的消息时,他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。
然而等待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同意捐献后的13个月里,小张迟迟没有收到进一步消息。“13个月的等待比想象中漫长,我怕希望落空,更牵挂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能否等到这一天。”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可能的捐献,他主动调整生活作息,坚持每天晨跑锻炼,并刻意加强营养补充。2025年3月,期盼已久的通知终于到来。在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小张顺利地通过了高分辨监测和捐献前体检。
作为院学生会轮值主席和优秀学生干部,小张凭借优异的表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“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践行党员初心,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新生希望,这既是一份荣耀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采集室内,晨光透过窗帘温柔地洒在那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上,鲜红的生命之火比朝霞更加夺目。凝视着采集袋,他轻声说:“这13个月的等待没有白费,我终于兑现了四年前许下的承诺。”
现代医学已经证实,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技术成熟安全,不会对捐献者健康造成影响。18至45周岁的健康公民只需留存8至10毫升血样,就可能为血液病患者留存生的希望。“每个人微小的善举,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光。”小张的这句话,正是对所有潜在捐献者最真挚的呼唤。
来 源:南昌日报配资服务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